近日,多位自称深受司法不公之害的当事人,实名向中央第十五巡视组举报陕西省延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、院长刘群。举报人指控刘群在履职期间存在玩忽职守、滥用职权、失职渎职以及枉法裁判等严重违法违纪行为,称其行径已对众多当事人造成重大损失,严重损害司法公信力与党在群众心中的形象。​

      刘群作为延安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主要负责人,本应肩负维护司法公正、保障人民权益的重任,履行院长审判监督职责,确保案件公正裁决。但举报人反映,在多起案件处理中,刘群不仅未尽职守,反而将权力用作谋取私利或操控司法结果的工具,导致重大冤错案件频发且长期未得到纠正。​

      举报人列举了多起典型案件:​

      郭盛、富县盛泽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与加生宝民事案件(案号:(2022) 陕 06 民再 1 号):举报人表示,刘群在此案审理中独断专行,无视事实,将配合法院处理拍卖公司遗留问题错误定性为 “债务加入”,判决郭盛及富县盛泽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承担被拍卖公司债务,致使公司遭受超 5000 万元的直接经济损失。举报人质疑该判决违背基本法理与商业逻辑,背后可能存在不可告人的秘密。​

      宝塔区李渠镇新庄科村灾后民生保障工程案件(案号:(2023) 陕 06 民终 2951 号):这起涉及受灾群众切身利益与灾后重建民生保障的案件,经延安中院审理后,导致受灾群众长达 12 年无法入住新居。举报人指责刘群对案件推进消极懈怠,对群众疾苦漠视,未能有效监督案件公正、高效审理,直接剥夺了受灾群众的安居权利。​

       朱维尚与宝鸡锐福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承揽合同纠纷案件(案号:(2020) 陕 06 民终 1793 号):延安中院自行选定鉴定机构后,无故不承认其鉴定结果,且违法多次将案件发回重审。举报人称,这使得朱维尚在长达 9 年的诉讼中身心俱疲,经济损失超 500 余万元。刘群作为法院领导,未制止这种不合理、不合法的审判操作,放任司法资源浪费,让当事人深陷诉讼深渊。​

       任小军与彭爱兰、郑延平个体户转让纠纷案件(案号:(2022) 陕 06 民终 2804 号):举报人透露,此案一审程序中出现法官索贿 3500 余元的恶劣行为(举报人自称掌握确凿证据)。而延安中院最终枉法裁判,罔顾黄陵县市场监管局依法作出的行政审批事实(涉案个体户已合法转给彭爱兰),导致原告任小军承受 600 多万元的重大经济损失。举报人认为刘群对下属法官的违法违纪行为失察,对案件错判负有不可推卸的领导责任。​

       延安市委党校与朱延萍工程款纠纷案件(案号:(2022) 陕 06 民终 2284 号):举报人指出,延安中院在此案审判结果上明显偏袒一方,存在枉法裁判迹象。刘群作为审判监督关键环节,未能及时纠正错误审判,严重侵害了朱延萍的合法权益,导致其工程款被无理克扣。​

       吴锐与刘佳股权转让纠纷案件(案号:(2021) 陕 06 民终 774 号):该案审理程序严重违法,导致案件事实认定不清,最终作出错误裁判,使吴锐遭受 100 多万元的重大经济损失。举报人认为刘群对法院内部审判程序的混乱与错案发生,未能有效监督管理,损害了当事人对司法公正的信任。​

       古永民与延长县信合金融骗贷纠纷案件(案号:(2023) 陕 06 刑终 71 号):举报人指控,在这起刑事案件中,延安中院虚构事实、隐瞒真相,枉法裁判,严重背离事实与法律规定,让古永民蒙冤受屈,刘群难辞其咎。​

       卢洁与延安市宝塔区公安分局行政拘留案件(案号:(2025) 陕 06 行终 39 号):举报人表示,延安中院在此行政诉讼案件审判中,涉嫌枉法裁判,未能公正审查公安机关行政行为合法性,严重侵害卢洁合法权益,也让公众对司法机关公正裁决行政纠纷的能力产生怀疑,反映出刘群领导下的审判监督体系存在重大漏洞。​

      王雨林与张金平民间借贷纠纷案件(案号:(2024) 陕 06 民终 1771 号):(2023)陕06刑终72号,举报人称,延安中院在审理此案时,对虚假诉讼和违法鉴定报告不加甄别便予以采纳,进而作出枉法裁判。这种行为严重破坏司法秩序,损害当事人合法权益,刘群作为法院主要领导,未能有效防范此类错案发生,负有领导失职责任。​

      举报人郑重声明,举报内容真实可靠,愿对案涉举报内容的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。他们称,这一系列冤假错案已使众多当事人陷入绝境。举报人期盼中央巡视组能够秉持 “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” 的重要指示精神,彻查刘群及延安中院部分法官的违纪失职行为,还法律尊严、百姓公道,重塑革命老区延安司法机关在群众心中的良好形象,切实保护当地老百姓的合法权益。​


本网免责声明:本文内容由作者或当事人或单位核实,提醒读者谨慎甄别。本文立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观点,仅作为呼吁、支持公平正义予以持续关注。